编剧:山东省莱西市第一“中学” 项晖(@xianghui ),封铄雯(@ )
此剧无缘正式演出
剧名:《超越子瞻》
暂名:《苏轼与乌台诗案》@cjym
所有出场人物:苏轼、宋神宗、何正臣、李定、支持苏轼的大臣甲和乙,宦官、马正卿、客人甲、客人乙
第一场
出场人物:宋神宗、何正臣、李定、支持苏轼的大臣甲和乙,宦官
旁白:宋元丰二年,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,作《湖州谢上表》上书感激皇恩。时值变法改制时期,苏轼作为守旧派人,积极改除新法弊端,为变法派所嫉。御史何正臣、李定等人上书弹劾苏轼,指责苏轼用暗语讥讽朝政,欲置之于死地。苏轼面临人生一大危机,史称“乌台诗案”。
(此是宋代朝廷之上,宋神宗身披龙袍,坐于龙椅之上。四名大臣分成两派,手持护板,站在皇帝之下。一名宦官手握拂尘,立于皇帝之旁)
何:(上前,俯身)禀奏陛下,御史府探查到湖州苏轼虽在外任职,却时时在自己的作品中指责朝政,诋毁圣上声誉,且影响深远,广为流传。陛下应加以阻止,否则会蛊惑人心,扰乱朝纲。
皇:(震惊的样子)真有此事?
李:(上前,俯身)这是御史府探查到的证据,请皇上审阅。(用眼瞟了何正臣一眼)
(宦官上前接过,递给皇上)
(皇上翻阅,表情逐渐愤怒)
李:(趁机上前):苏轼在文中所说“陛下知其愚不适时,难以追陪新进;察其老不生事,或能牧养小民”,分明是对外贬心存嫉恨,诬贤欺圣,诋毁新法。苏轼胆大妄为,应予严惩。
皇:(愤怒的样子)苏轼阻挡变法,诋毁朝廷,不可饶恕。依卿所见,苏轼该当何罪?
何:(俯身)禀陛下,苏轼不学无数,心怀不满,拒绝改过自新,皇上给予恩惠,他拒不从命,当斩(说完,脸偷偷一笑)
大臣甲:(大步向前,壮胆直言)臣以为不可。苏轼才华横溢,陛下有尧舜般的美德,爱惜人才,天下周知,安有圣世而杀贤士乎?
(何,李面露不悦)
大臣乙:(上,俯身)宰相所言甚是。不杀士大夫,是太祖建立的祖制,况臣认为苏轼罪不及死。“
何:(想要争辩)可……
皇:苏轼,苏辙兄弟才华横溢,先皇和太后都很欣赏。朕怜惜他的才能,但心已绝矣,退诸位下吧。
众大臣:是。
(众人退)
第二场
出场人物:苏轼、宦官
旁白:苏轼受到何、李二人的打压,关进监狱长达100多天,遭到严酷审讯。本以为死已经是必然,事情却出现了转机。
(苏轼独自坐在监狱中,眼前摆一张桌子,桌子上有纸和笔。苏轼坐在桌前)
苏:(怅然的样子)是处青山可埋骨,他年夜雨独伤神。与君世世为兄弟,更结来生未了因。
(苏轼起来踱步)
苏:想我平生所为,是不是太过招摇,太爱炫耀自己了,无意中得罪了那么多人,现在……哎……,悔不当初啊!
(宦官入场,苏轼询问)
苏:(忧愁的样子)这是要死吗?
宦官:(高声叫道)罪臣苏轼接旨!
(苏轼上前跪下)
宦官:
门下
罪臣苏轼,在外任职,诋毁朝廷,不尊于上,阻挠心法施行,罪不可赦。朕赏其才干,今免于死罪,贬为黄州团练副使,本州安置,不得签署公事。
苏:臣接旨
(苏轼接旨,本场完)
第三场
出场人物:苏轼,马正卿,
旁白:苏轼到达黄州后,食不果腹,居无定所,全家十几口人,无处安身,况且苏轼平生俸禄所得,随手辄尽,并无太多积蓄。出行,花销等方面有许多问题。然而这一切都难不倒我们豁然的苏轼。
(苏轼独自坐在田边耕种,放下锄头,望向远方,吟诵诗)
苏:自笑平生为口忙,老来事业转荒唐。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觉笋香。来到黄州,倒也得田园之乐,搭建出寓所,不必寄居寺院,实为一件乐事啊。
(马正卿上场)
马:(打招呼)子瞻兄,小弟来看你了。
苏:正卿兄,好久不见!
马:子瞻兄这种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的生活”真是让人敬佩呢。
苏:这也多亏了正卿兄的帮助,让我开垦这东坡荒地,建东坡雪堂,安安稳稳地当一名居士啊!没有正卿兄,我可能已经饿死街头了。
马:(推辞)那里哪里,都二十多年的老交情了,这点小事是我应该做的,况且当初我穷困潦倒,也是子瞻兄帮助啊。
苏:我闲来无事,做了几首小诗想要送给正卿兄。
(苏轼掏出写有诗歌的纸条,递给马正卿)
马:(诵到)
种稻清明前,乐事我能数。
毛空暗春泽,针水闻好语。
分秧及初夏,渐喜风叶举。
月明看露上,一一珠垂缕。
马:好诗啊,子瞻兄的才能让在下佩服!
苏:以后就叫东坡吧,毕竟我还没有做到观瞻世间所有书籍啊,东坡这个名号至少能让我变得更沉稳。
马:好,东坡东坡,颇有黄土般那种厚重之感啊。好——,好——!(赞叹道)
第四场
出场人物:苏轼,客人甲,客人乙
旁白:苏轼被贬黄州,却以豁达地胸怀面对一切苦难。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,苏轼陷入了对天地的求思,在儒家与道家思想交情影响下,创作出了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。
(苏轼手持扇子,来回踱步,两位客人站在苏轼旁边)
苏:(有感情朗读到):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
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
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
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
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
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
客甲乙:好词好词!
(众人坐在桌子前)
甲:请让我吹箫一曲(甲吹箫,乙歌唱)
乙:桂棹兮兰桨,击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兮于怀,望美人兮天一方
苏:此音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;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;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……,这箫声为什么如此哀怨呢?
甲:赤壁一战,火烧曹营,英雄在世,豪情万丈。曹孟德虽有盖世之才,如今却也归于天地,不知所踪,哪能像这将江水一样,永不停息呢?
乙:多么想与明月作伴,与飞仙遨游,把箫声寄托给这凄凉的秋风啊!(感叹道)
苏:(赞叹道)水亦东流,却哪见得它真正消逝?明月总有盈亏,却终究未曾减损分毫。世间万物自有其定数,你我尽可享用这江上清风。这是只有我们能够享受的快乐了。
众客:(高兴地笑着说)好好。喝酒 !喝酒!
第五场
出场人物:苏轼
旁白:在黄州的四年,是苏轼人生的一个转折点。滚滚东流的长江水,黄州郊外的东坡雪堂,这些都见证者苏轼的成长。
(苏轼独自坐在屋中,用纸笔写信,边写边读)
苏:(有感情地边写边读)木有瘿,石有晕,犀有通,以取妍于人,皆物之病也。谪居无事,默自观省,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,多其病者。足下所见,皆故我,非今我也。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,取其华而遗其实乎?抑将又有取于此也?此事非相见不能尽。
旁白:苏轼的一生,三起三落,但始终用豁然的心怀面对一切苦难。知杭州,疏西湖,筑苏堤;往惠州,改良稻,架桥梁;贬儋洲,办学堂,兴学风,所到之处,都得到了百姓的亲切爱戴。苏轼用这样一首诗概括了自己的一生。
苏:(有感情地)
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系之舟。
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
旁白:苏轼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诗文词藻,更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。他超越了苏子瞻,以一个更响亮的名号被世人铭——苏东坡
(歌舞,舞蹈)
明月几时有
把酒问青天
不知天上宫阙
今夕是何年
我欲乘风归去
唯恐琼楼玉宇
高处不胜寒
起舞弄清影
何似在人间
转朱阁
低绮户
照无眠
不应有恨
何事长向别时圆
人有悲欢离合
月有阴晴圆缺
此事古难全
但愿人长久
千里共婵娟
全剧终
后记
初次创作,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多多指正,不吝指点批评,谢谢!
不错哦,观感和意境相当好,加油!
挺不错,就是几个错别字要改一下。例如第一幕的“不学无术”。
(个人建议:笔力集中到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境遇,第一二幕可以一笔带过,不然容易冲淡主线)